工作动态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工作动态>新城特刊
《三水新城》总第二期——人文

欧北村百年书舍  清朝岭南士族集会地

  在“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”的年代里,读书成为穷人家改变命运的唯一渠道。三水建县489年,书院的历史持续了378年。这期间,书院为三水培养了考取功名、光耀门楣的名人,也培育了最早走出国门、在南洋扎根的三水子弟。这其中就包括云东海欧北村中的几间百年书舍。 欧北村是云东海现存较好的古村落之一,该村位于云东海街道伏户村。在欧北村的一群百年古建筑里,有私宅,也有书舍,这些建筑大部分建于清朝咸丰或光绪年间,最晚建于民国时期。

  

  穿过热闹的新村,欧北村的祠堂呈现在眼前,祠堂始建于雍正九年,2009年进行翻修。在祠堂右侧不到200米的村道上,一共有三间超过百年的书舍、家塾,记载着欧北村何氏族人的历史。据村中老伯讲诉,所谓书舍、家塾,其实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清朝时期的学校,而是有钱人建立的专用于娱乐活动的场所,一般用于家庭聚会。 最靠近何氏宗祠的一间书舍,门牌被石灰封住,已经看不清名字。书舍的门位于建筑的左侧,走进圆拱门,右侧是一个小小的天井,由于堆满草堆杂物,没有办法辨别其原来的作用。再往前,一间面积近50平方米的房子,同样堆满杂物,这便是书舍的全部。欧北村村民何家荣说,这座书舍叫“作知书舍”,是何氏族人何作知的后人为了纪念他、取了他的名字建的书舍。后因破四旧,族人把书舍名字盖住,只剩下两边的“光绪元年(1875年)、子孙仝立”清晰可见。 再往前走,是民国丁巳年(1917年)仲夏建立的泽斯家塾,这是唯一能看清门匾的房子,门牌石碑崭新,上方隐约还有文革时期拓印上去的毛泽东头衔,家塾大门紧闭。今年74岁的何家荣回忆道:“这所家塾是何氏太公的一房后代建的,用来开家庭会议、议事。”何家荣小时候还听老人家说起过,这间家塾曾经是族人的“娱乐室”,玩棋牌等活动都会聚集到这里。 经过德进何公祠、子进何公祠之后,一座两进的院子出现在眼前。粤语中有一句口头语叫“咸丰年间”,指历史很久远。这座院子便是建于咸丰三年(1853年)的达鸿家塾。达鸿家塾入门左右各有两间小间,用走廊连接通向中间的主体建筑,走廊下有两个小拱门,但如今只剩下拱门完好,其他的均已坍塌。主体建筑里除了柴草别无他物,院子里也野草密布、无处落脚。 这三个百年古老建筑虽已破旧不堪,但仍然看得出当年建造时的独具匠心,它们是祖宗留给后人的一卷史书,一砖一瓦都已走过百年历史,小桥流水与青砖灰瓦的互相呼应,仔细感受,仿佛能看到一百多年前的宁静或繁华,或许我们应该重新翻开这尘封已久的史书,纵观历史,感受历史,保护历史。

  

  

  

  

从建筑的细节可以看到当年建造者的独具匠心(佛山日报记者谢炜君摄)

从建筑的细节可以看到当年建造者的独具匠心(佛山日报记者谢炜君摄)

 





本信息发布时间: 2015-11-19 | 来源:三水区云东海街道办